怎么煮鸡蛋
煮鸡蛋也是生活中的一门学问。要知道怎么煮鸡蛋,首先要知道怎么挑一些好鸡蛋。煮鸡蛋也很熟练。如果煮久了,蛋壳会粘在里面的蛋白质上。
摇鸡蛋:感受鸡蛋的晃动。如果晃动更有弹性,说明鸡蛋新鲜。如果声音大,没有弹性,鸡蛋就不新鲜了。
看看鸡蛋:如果鸡蛋表面粗糙,鸡蛋是新鲜的。如果表面光滑,说明鸡蛋储存时间长,不新鲜的可能性大。还要注意,如果鸡蛋表面有灰色或黑色斑点,不要买。很可能是坏鸡蛋!
看看鸡蛋:找一个光源,看看鸡蛋(超市里有灯),空气室相对较小的是新鲜的鸡蛋,反正也不新鲜。因为鸡蛋会进入空气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空气室会慢慢变大。
煮鸡蛋是鸡蛋里最常见的吃法之一,主要将鸡蛋放入水中煮熟即成,是不是很简单呢,但需要方法得当,才可使煮出来的鸡蛋的营养吸收率最高,相反,如果做法不当,反而会破坏了鸡蛋的营养成分,现在让我们来看下它的做法吧。
1、将新鲜鸡蛋**,将其浸泡在盛水的锅中1分钟,然后用小火煮沸,以防止蛋壳在煮沸时爆裂。煮沸后,用温火煮8分钟。应控制烹饪时间,避免时间过长,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棕色沉淀,阻碍铁的吸收。
2、鸡蛋煮熟后不必立即取出。1-2取出或放入冷开水和冷水中冷却半分钟,容易剥皮,但不宜放入自来水中防止细菌感染。
煮鸡蛋的小窍门
刚介绍完煮鸡蛋的做法是不是很简单,其实也有一些小窍门。
1、泡水。
煮鸡蛋前,最好将鸡蛋浸泡在冷水中一段时间。水必须没有鸡蛋,否则蛋白质不易凝固,影响消化;
将鸡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降低鸡蛋内的气压;然后放入冷水锅中煮沸,使蛋壳不易破裂。当然,这只是保持鸡蛋形状完整的方法之一。
2、火力。
?煮鸡蛋时,如果用大火,很容易导致蛋壳内空气急剧膨胀,导致蛋壳爆裂;
?如果用小火,会延长煮鸡蛋的时间,不容易掌握鸡蛋的嫩度。
?实践证明,煮鸡蛋最适合中火。
3、时间。
确定火力大小后,只要准确掌握煮鸡蛋的时间,就能随意控制鸡蛋的嫩度。
例如,煮软蛋,煮3分钟后,蛋清凝固,蛋黄仍呈流体状;煮煮鸡蛋,煮5分钟后煮5分钟,蛋清凝固,蛋黄呈稠液体,柔软光滑;煮硬蛋,煮7分钟,蛋清凝固,蛋黄干燥。
需要注意的是,煮硬蛋时不要随意延长时间。因为鸡蛋在沸水中煮的时间太长,超过10分钟,鸡蛋内部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降低鸡蛋的营养价值。
4、搅动。
在烹饪过程中,如果你想让蛋黄凝固在蛋清的中间,你应该在鸡蛋下锅后用勺子不断地向一个方向搅拌,使锅里的水旋转,直到煮熟。它可能与物理学中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原理有关。
误解吃鸡蛋
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但不正确的饮食方式也会使我们的身体不健康,特别是掌握家庭健康饮食的母亲应该知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吃鸡蛋有什么误解,让我们知道。
误区一:蛋壳颜色越深,营养价值越高
很多人只选择红壳买鸡蛋,说红壳蛋营养价值高,但事实并非如此。蛋壳的颜色主要由一种叫做卵壳啉的物质决定,它没有营养价值。分析表明,鸡蛋的营养价值取决于鸡的饮食营养结构。
对蛋白质质量的评价主要是蛋白质(蛋清)中蛋白质的含量。从感官上看,蛋清越厚,蛋白质含量越高,蛋白质质量越好。
蛋黄的颜色有深有浅,从浅黄色到橙黄色。蛋黄的颜色与它所含的色素有关。蛋黄中的主要色素有叶黄素、玉米黄、黄体素、胡萝卜素和核黄素。蛋黄的颜色深度通常只显示色素含量。有些色素,如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因此,正常情况下,蛋黄颜色较深的鸡蛋营养稍好。
误区二:鸡蛋怎么吃营养都一样
吃鸡蛋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煮、蒸、炸、炒等。就鸡蛋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而言,煮、蒸鸡蛋100%,嫩炒鸡蛋98%,炒鸡蛋97%,荷包蛋97%92.5%,老炸为81.1%,生吃30%~50%。所以煮蒸鸡蛋应该是最好的吃法。
误区三:煮鸡蛋越长越好
为了防止蛋壳在煮鸡蛋时爆裂,鸡蛋**之后,在盛水的锅里浸泡1分钟,用小火煮沸。打开后,用文火煮8分钟。不要煮太久,否则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会与硫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化亚铁的棕色沉淀,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蛋黄中的亚铁离子与蛋白质中的硫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硫化亚铁,难以吸收。油炸鸡蛋太老,边缘会烧焦,蛋清中含有的聚合物蛋白质会变成低分子氨基酸,在高温下往往会形成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
误区四:鸡蛋和豆浆营养高
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降低二者的营养价值。
误区五:功能鸡蛋比普通鸡蛋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富含锌、碘、硒和钙的功能鸡蛋应运而生。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功能性鸡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缺乏功能性鸡蛋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因此,消费者在选择功能性鸡蛋时应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补充。
误区六:老年人忌吃鸡蛋
因为鸡蛋含有高胆固醇,所以老年人避免吃鸡蛋一直很流行。近年来的科学实验证明,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
蛋黄富含卵磷脂,是一种强大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非常细,通过血管壁充分利用,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蛋黄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释放胆碱,进入血液,合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主要物质,可改善脑功能,增强记忆。
误区七:生鸡蛋更有营养
有些人认为生鸡蛋有润肺和保湿声音的作用。事实上,生鸡蛋不仅不卫生,而且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也不是更有营养。生鸡蛋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全身虚弱、肌肉疼痛、皮肤炎症、眉毛脱落等生物素缺乏症。生鸡蛋的蛋白质结构致密,含有抗胰蛋白酶,大部分不能被人体吸收,只有煮熟的蛋白质变软,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生鸡蛋还有一种特殊的鱼腥味,这也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减少唾液、胃液、肠液等消化液的分泌,导致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因此,鸡蛋在高温下煮熟,不要吃未煮熟的鸡蛋。
孕妇多吃鸡蛋好吗?
众所周知,鸡蛋是胎儿脑发育的良好营养素,含有1000克蛋白质14.7克,脂肪11.6热量170千卡,含钙55毫克,磷210毫克,铁2.7毫克、胡萝卜素1440毫克等,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此外,中医还认为鸡蛋味甘平,具有滋阴润燥、养血安胎的功效。
鸡蛋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具有很高的生物价值。蛋白质质量最好,仅次于母乳。
鸡蛋虽然营养价值高,但不能多吃。现在很多家庭认为鸡蛋是孕产期的完美食物,每天给孕妇很多鸡蛋,有的多达10-20是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孕妇应该适度吃鸡蛋。如果他们每天吃太多的鸡蛋,或者基本上依靠鸡蛋来提供营养,它不会对身体有益,但会有害。
1、吃太多鸡蛋会增加孕妇胃肠的负担,不利于消化吸收;
2、虽然鸡蛋营养丰富,但毕竟不包括所有的营养素,不能替代其他食物,也不能满足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3、孕妇吃太多过多,蛋白质摄入过多,导致生物利用率降低,不被充分消化吸收,实际上是一种浪费。如果你想得到鸡蛋的所有好处,你应该避免吃太多。
4、特别是对于接近分娩的孕妇和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身体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会导致肝肾负担增加,造成不良后果。吃太多的蛋白质,也会在肠道产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学物质,对人体非常有毒,容易出现腹胀、头晕、四肢疲劳、昏迷等症状,导致蛋白质中毒综合征。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来说,孕妇每天都吃2-3大约一个鸡蛋就够了。
[完]